搜 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回家之路 > 文章正文

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的“温情八年”(一)

发布于2016-03-24 00:00:00   浏览次   来源: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   作者:网络科  

   公益与慈善最早见诸西方宗教,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演进发展,时至今日已成为个体对社会表达关切的一种形式。然而对于一个组织来说,公益与慈善则是其发展水平、价值观念及文化积淀的外在体现。随着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个人和组织投身于公益,在有“江北水城”之誉的山东省聊城市,就有这样一家医院,在创建鲁西地区治疗精神类疾病领导品牌的同时,公益非但没有成为负担,反而成了医院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始建于1956年的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坚持以发展精神科为龙头、综合科为保障的“强专科,优综合”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精神科的同时,高度重视心理科、神经内科、内科、急诊急救等特色专科,历经近60年的建设与发展,尤其是2008年以武建胤为中心的新领导班子上任后,该院精神科已成为聊城市及周边地区的精神卫生医疗、教学、科研、防治中心,成为了周边600万人民群众心理卫生健康的守护神。

0.jpg

  2008年—2016年,在时间轴上是一个不长不短的八年跨度。这八年,对一个蹒跚学步的孩童来讲是从牙牙学语到雁雁成行,然而对于聊城四院来讲,这八年则堪称医院近六十年发展历程中一个最为华丽的篇章——从260张床位增加到现1200余张;总建筑面积由1.3万平方米增长到3.5万余平方米;从八年前的入不敷出,到目前资产逾亿;从全院没有一名硕士人才,到如今已30名硕士、博士组成的强大专家团队,这一切,怎能不算是成绩?
  
  一方面,公益是奉献,奉献是不讲求回报的。另一方面,医院的发展需要条件,尤其是需要财务的支撑。院长武建胤领导下的聊城四院硬是将这两个看似矛盾的对立面统一了起来,而且八年间,发展未曾止步,公益更没少做。大爱四院,在不熟悉的外人看来,因为顶着心理学与管理学的双博士桂冠,武建胤势必是个言必引经据典、不食人间烟火的知识分子,然而他们或许并不知道,武建胤内心也有柔软朴实的一面,他经常向人讲起到农村调研时看到的一幕:一位老母亲借债给儿子治病,而她自己平时吃饭,却只能就着盐粒啃硬窝头。“绝不能让一位病人因为没钱而放弃治疗!”武建胤双眼含泪,当时曾立下这个誓言。即便是在最初起步发展的困难时期,聊城四院也践行着“先治疗、后缴费”的惠民诊疗原则,对确实贫困的家庭在医疗费用上予以最大限度的减免甚至是全免。
 
  0 (1).jpg
 
  在院长武建胤号召示范下,聊城四院成立了爱心基金会,四年来累计拿出460余万元,对全市400余名贫困精神疾病患者进行了免费治疗;“惠民爱心救助工程”,面向聊城全市128个乡镇开展,每个乡镇免费救助1名特困患者,优惠救助5名贫困患者,该工程共投入资金220余万元,直接受益患者达150多人;与聊城市残联联合开展为期三年的贫困精神病患者救助活动,免费住院项目救助标准为每人3600元,免费服药项目救助标准为每人每年450元,每年为40名贫困精神病患者提供一次为期三个月的住院医疗救助。与此同时,四院还将贫困精神患者康复纳入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范围,从政策层面上为群众做了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除了举全院之力创建“大工程”之外,一些“小活动”似乎更能透露出四院一直倡行的善文化。高唐县三十里铺镇宜丰镇村有七户家庭生活困难,为此四院开展了“党员干部联系困难家庭”的专项活动,对这七户家庭进行一对一帮扶,每月多则数千,少则数百,武建胤带领着医院领导班子从个人工资中尽多地省出,三年如一日,用最实实在在的行动去实现着医务工作者的朴素愿望。
  
  这八年间,慈心一日捐、心连心惠民救助、高考减压、义务承担60余家企业心理健康教育、重阳节老人免费心理健康查体、开办“中国大众心理健康网”、无偿发放心理健康教材……一系列爱心之举,累计服务患者40000余位,用实际行动体现出公立医院“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0 (3).jpg
  
  对于身处一二线城市的综合性大医院来说,这些公益投入或许都不算什么大事儿,可一旦落在聊城四院人身上,则有着不一样的意义,毕竟聊城地区经济相对落后,这是不容忽视的一块短板。更何况,八年如一日地持续做公益,也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坚持下来。
责任编辑: 任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收藏  转载

Copyright © 2002-2017 cn-psy.com 中国心理健康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13018553号  
访问统计:cn-psy 在线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心理咨询热线:96009996